王健 王潇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助理院长 美国北达科塔州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 |
提要:对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好处,传统观点大多认为,FDI主要由技术优势驱动,海外企业代表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可以提高FDI输入国的生产效率。然而,FDI企业和高生产效率之间的这种相关性并不一定代表因果关系。FDI企业的生产效率更高,可能是因为这些企业吸引了生产效率更高的员工。
而在将被FDI收购的公司和被国内企业收购的公司进行对比后,可以证实两者在其他方面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被FDI收购的公司的财务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被FDI收购的企业出口比被国内公司收购的企业明显增加。即FDI的一个重要优势是资金优势和海外市场的开拓优势,而非技术优势。此外,更合理地吸引资金驱动型FDI的政策是通过降低贸易保护。
传统观点:FDI主要由技术优势驱动
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国际资本流动主要有两种形式:金融市场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和通过跨国企业的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其中FDI对新兴市场而言,往往更具有吸引力,也是新兴市场最主要的国际资本流动方式。
FDI受新兴市场青睐的重要原因是大家往往认为FDI可以促进资本输入国的生产效率。传统观点认为FDI主要由技术优势驱动。比如美国公司的技术更先进,可以利用中国人工便宜的优势在中国投资办厂。这样美国的跨国企业向中国输入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式,可以帮助中国提高生产效率。基于这种观念,新兴市场往往对FDI企业提供各种税收,资金,场地和人工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FDI企业进入本国。
以往关于FDI的研究也主要讨论FDI通过什么渠道提高了FDI输入国的生产效率。除了上面例子中的直接渠道,有研究发现FDI还可以间接提高FDI输入国本国非FDI企业的生产效率。比如在FDI企业中工作过的员工,在学习了FDI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后,可能跳槽到国内企业工作,把FDI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引入国内企业。另外,FDI企业和国内企业有很多合作,比如向下游企业提供原料,同时会从上游企业购买原料。通过这种上下游的合作关系,FDI企业也可以提高这些国内合作伙伴的生产效率。
FDI的重要优势是资金优势和海外市场开拓优势,而非技术优势
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基于一个前提假设:海外企业代表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可以提高FDI输入国的生产效率。也就是说,FDI是技术驱动型。这种假设并非没有道理。数据中确实发现FDI企业的平均生产效率要比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高。因此新兴市场往往为FDI企业提供了各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海外跨国公司投资。
但FDI企业和高生产效率之间的这种相关性并不一定代表因果关系。比如FDI企业的生产效率更高,可能是因为这些企业吸引了生产效率更高的员工,而不是因为这些企业的技术或者管理更高效。因此在学术研究中需要通过更严谨的方法确定FDI和高生产效率之间的因果关系。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研究国内企业被FDI企业收购后生产效率的变化。比如一个国内企业被FDI收购后,如果它的生产效率比其他国内企业出现了明显提高,我们基本可以确定FDI提高了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可以作为FDI促进了FDI输入国生产效率的证据。
但这些研究存在一个漏洞。这些研究对比了被FDI收购的企业和没有被FDI收购的国内企业。那些作为参照系的国内企业可能存在两种情况: 一些国内企业可能被其他国内企业收购;一些国内企业没有经历任何收购。如果用被FDI收购的企业和没有经历任何收购活动的国内企业相比,结果并不一定说明FDI存在特殊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在公司金融研究中,我们往往发现一个企业被收购后,生产效率会提高,无论它被国内企业收购还是被FDI企业收购。我们称这种情况为并购效应。如果我们比较被FDI收购的公司和没有进行任何收购活动的国内公司,它们之间的差异可能是这种并购效应造成,并不代表FDI这种外资给国内公司带来了额外的技术进步。这种情况下,基于FDI是技术拉动型的政策设计就变得不合理。如果国内并购和FDI并购带来同样的技术进步,为什么要单独给FDI企业提供更优惠的政策呢?
因此,在我和王潇教授的论文中,我们选择被国内收购的公司作为参照系,和被FDI收购的公司进行对比。我们的研究使用了2000到2007年中国工业普查中的公司数据。我们发现,被FDI收购和被国内企业收购的公司在收购之后的两年内,生产效率比没有经历任何收购活动的公司都有明显改善,但两组被收购公司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因此,以前文献中发现的FDI提高被收购公司的生产效率的结果很可能来自并购效应,而非FDI独有的现象。
但是我们同时发现,被FDI收购的公司和被国内企业收购的公司之间确实在其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首先,被FDI收购的公司的财务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和被国内企业收购的公司相比,被FDI收购的公司拥有更多的流动资金,在经营中更多利用自己的资金而不是依赖外部融资。也就是说,FDI放松了被收购公司的金融约束,支持FDI是资金拉动型的观点。
我们知道,除了技术短板,很多新兴市场的企业也缺乏资金。比如在中国,中小私营企业获得资金的成本非常高。但由于资本项目的管制,很多新兴市场的企业也难以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这种情况下,FDI往往可以成为绕过国际资本管制的渠道,间接起到金融市场的功能。尽管我们使用的是中国数据,有证据表明资金拉动型FDI在新兴市场中是一个普遍现象。比如密西根大学的Tesar教授和合作者研究了15个新兴市场的数据后发现,新兴市场中金融约束越大的公司越容易被外资收购。因此造成这些FDI收购的一个重要原因应该是外资的资金优势,而不是技术差异。当然,也有很多FDI收购是同时基于技术和资金优势。
被FDI收购和被国内企业收购的公司之间的第二个明显差距是在出口上。收购之后,被FDI收购的企业出口比被国内公司收购的企业明显增加。一种可能原因是FDI通过放松金融约束,帮助被收购企业开拓了国外市场。我们知道出口有很高的固定成本,比如要在海外寻找合作伙伴和开拓市场,要经历比国内贸易更长的支付时间等。面临资金约束的企业往往很难支付这些固定成本,制约了它们的出口能力。被FDI收购后,来自海外跨国企业的资金帮助被收购企业更容易应付和出口相关的费用,提高了这些企业的出口能力。当然,跨国公司在海外的客户网络和对海外市场的信息也可以帮助被收购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FDI的一个重要优势是资金优势和海外市场的开拓优势,而非技术优势。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采用的税收和资金优惠政策往往假定FDI是技术驱动型,可以帮助本国提高生产效率。这种政策由于没有抓住资金驱动型FDI的真正优势,往往会造成经济扭曲,而不是促进经济效率。比如虽然国内收购和FDI收购一样促进了生产效率,但却没有受到同等政策优惠,显然是不合理的。更合理的吸引资金驱动型FDI的政策是通过降低贸易保护,帮助FDI企业发挥它们的出口优势。
另外,资金驱动型FDI的存在从一定程度说明国内金融市场效率低,国内公司面临严重的金融约束。因此一个更长期的政策是提高国内金融市场效率,而不是通过优惠政策提高FDI。此外,国内金融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FDI的监督,避免FDI成为绕过金融监管和政策套利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