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

基金会动态

我从次债危机学到什么?

日期: 2018-03-20
浏览次数: 60
2018-03-20

黄益平

 

每场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总会有人声称自己准确地预言了危机。可惜对于十年前爆发的那场次债危机,无法说那样的话当时我认为中国经济在2008年不会出现拐点,原因在于当时虽然大家意识次债市场出了问题,但很多人认为其冲击相对有限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一次国会听证会上表示美国次债市场的总规模为6000亿美金,相当于美国上市银行的资本金的0.5%。因此即使次债市场的市值全部损失掉,也至于触发系统性的危机。到2008年初之前,这一直是主流观点。当然,很早就看出问题的人也有,纽约大学的鲁比尼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但那个时候他是少数派。

过去10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当时的判断到底错在什么地方,今天我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考。

一、宏观经济稳定不等于金融稳定

格林斯潘于1987年接任美联储主席,至2006年卸任,是迄今为止任期最长的联储主席。他的货币政策一个鲜明特点是持续减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1981年的15.8%一路走低到2003年的3.4%。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经济增长强劲,通货膨胀稳定,还出现了一个独特的宏观经济现象——大缓和(Great Moderation),即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性越来越小。当时曾有专家说,“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黄金时代。”后来的故事大家已经知道了:2007年就爆发了次债危机。

后来大家开始意识到,格林斯潘期间的美国,虽然宏观经济很稳定,金融市场却出了很大的问题。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拉起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却吹大了房地产泡沫,鼓励各种金融创新,埋下了危机的种子。2007年房价温和回调3%,立刻引发了排山倒海般的系统性危机。由此可见,宏观经济稳定并不一定带来金融稳定。

黄益平

1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处于高位

这一点教训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今天中国发生的事情。2008年以后,我们采取强力的宏观刺激政策帮助经济恢复稳定。但系统性金融风险却一直在往上走目前还处于高位。2017年GDP增速出现了微弱的回升,但系统性金融风险还在提高。这表明,如果希望单纯地通过稳增长控制金融风险,不一定能够达到目的。搞不好,有些稳增长的措施反而可能不利于金融稳定。

二、不透明的交易有风险

金融交易的主要功能是资金的融通,最大的困难是信息不对称。无论是一笔金融交易还是一个金融产品,假如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其风险,风险在哪里、如何传导,这样的业务其实很危险。

美国次贷的风险在起点是很清楚的。所谓次贷,就是银行把按揭贷款发给传统意义上并不符合贷款资质要求的客户,简单说就是无职业、无收入、无资产的家庭。当时的大背景是美国政府鼓励家庭拥有住房。既然风险这么明显,银行为什么还要做?答案是资产证券化。银行可以一手发次贷,另一手将次贷证券化为次债出手,这样次贷就脱离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因此,即便银行完全了解其客户的资质,但在经过资产证券化之后,次债的投资者对风险的了解可能就变得不那么清晰特别是在“大缓和”和流动性充裕的大环境里,资产市场的风险全面下调,评级机构又推波助澜,一些次债产品获得了AAA的评级,进一步掩盖了次债的风险性。

所以,金融交易有风险很正常,但如果风险在哪里看不清楚,那就很危险。看不清楚还要听任快速扩张,那就是自讨苦吃。当然,当时人们并不这么认为。这一个教训对我国今天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也有重要借鉴,比如我们是否必须要大力发展衍生品市场、推进资产证券化甚至完全开放资本项目?也许是看清楚一项、放开一项的做法更加稳健。

三、金融监管不能守株待兔

“如果看不清楚就不要急着做”,并不意味着监管部门要扼杀一切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常态,监管部门也应该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并适应市场创新。也许一开始我们看不懂市场所做一些金融创新,如果这种创新真的能够支持实体经济、支持普惠金融,那么它应该是有益的。

伯南克在他的回忆录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次债危机之后,很多人抱怨金融创新走得太远了。那么危机的责任主要该由市场承担还是该由监管承担?伯南克认为监管部门还是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也这么认为。这是因为,如果是不好的金融创新,监管部门就应该明令禁止。如果是好的金融创新,就应该积极地扶持、规范。况且有一些创新不但实实在在地支持了实体经济,提高了金融效率。那么最好的做法应该是通过监管创新,改善金融监管的效率。

当然,还会有一种情形,即一开始很难判断金融创新到底好还是不好,那也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试验,比如数字金融领域的“监管沙盒”和“创新中心”等,就是很好的平衡创新与稳定的监管创新做法。

就我国的金融业而言,现在面对分业监管的框架与混业经营的事实之间的不匹配,造成了不少风险。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回到过去分业监管的时代?回答可能是否定的,这既困难又低效。更好的做法是应该及时改革监管框架,适应交叉业务和混业经营的普遍事实。分业监管的框架的一个问题是很多新的业务没有得到监管覆盖,北京大学金融科技情绪指数一直在非常激烈地震荡,就跟缺乏好的监管规范有关。

黄益平


2 北京大学金融科技情绪指数

四、以系统性的策略应对风险

为什么伯南克一开始对次债危机严重性的判断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同时导致我和不少专家跟着看错?最重要的原因是以为次债市场的风险会留在次债市场。事实却远远不是这样。金融风险很容易传导,在一个领域出问题,会在另外的领域爆发出来。美国的次债危机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大危机,并不仅仅是因为次债的违约,而是因为次债的问题严重地波及所有其它衍生品市场,甚至影响到很多传统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投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可见,金融风险一旦爆发,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是没有效果的。

黄益平

3 中国金融监管有效性指数

过去几年我国的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一直在下降。导致有效性下降的因素可能很多,比如货币政策和国企改革。监管体系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分业监管的做法,使得不同领域之间的政策缺乏协调;比如机构监管的做法导致很多监管空白;缺乏穿透式的监管,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往往不清楚资金去了哪里、风险来自何方;另外,监管部门同时肩负发展和监管的责任,有的时候两者之间自己打架。

五、灵活发挥政府的作用

政府应该在维持金融稳定中发挥什么作用?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东亚危机时期,美国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危机国家收紧财政政策、出清有问题的企业与金融机构,根治道德风险的问题。这些听起来非常合理,但对于一个已经发生了危机的经济而言,很可能会把经济推下悬崖。后来美国发生了次债危机,美联储给摩根大通提供了大笔资金,让它并购贝尔斯登公司Bear Stearns,美国财政部也直接注资大型金融机构。其目的当然是为了先稳住经济与市场。应该说,那个政策是有效的。但当时的财政部长鲍尔森一直被质疑的一个问题是,他为什么决定不救雷曼兄弟?值得探讨的是,假如美国政府救了雷曼兄弟,次债危机的轨迹是否会完全改变?换句话说,后来不断蔓延、放大的交易对手风险是否有可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我们的情况则刚好相反。改革四十年期间我们的金融体系一直相对稳定,我总结这主要可归因于两点:第一长期维持高速增长,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第二政府兜底,这个很重要。90年代后期银行的不良率高达30%,但没有发生银行危机,还是因为有政府兜底。这种做法直观地看不太有效率,但从结果保持了金融稳定,所以也不全是坏事。但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做法难以长期持续。我国政府兜底的一个后果是造就了许多僵尸企业,僵尸企业的持续存在,妨碍了新旧动能转换、去杠杆、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以及控制金融风险的努力。所以当务之急,还是应该减少政府干预。

黄益平

4  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僵尸企业、正常企业和全部企业(%)

这样看来,似乎应该是正常情况下,政府尽量少干预,也就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说的,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强化市场纪律,防范道德风险。但当危机来临,政府应该发挥作用,稳定市场。当然政府应该做多少,这也是可以斟酌的。欧美央行在危机期间量化宽松,但现在十年过去,宽松政策尚未完全退出,确实也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对于次债危机的反思,可以为我们思考中国金融政策提供一些借鉴

第一宏观经济稳定很重要,但宏观审慎监管同样很关键。尤其要重视日常对风险的检测和预警。

第二对于任何看不明白风险的金融产品和交易,还是谨慎一点好。尽量做到穿透式监管,搞清楚资金到哪里去、风险从哪里来。

第三监管创新要与业务创新同步发展。今天看到的很多创新,是正规部门管制过多的结果,影子银行也好、数字金融也好,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变相的利率市场化过程。对于有积极意义的创新,监管部门还是应该多学习、多适应、多规范,而不要把它们一棍子打死。

第四防范金融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好在现在有了国务院金融发展与稳定委员会,专司政策协调、统筹之责。

第五政府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应该有进有退。正常的时候少干预,让市场机制决定金融资源的配置与定价,在发生动荡的时候则应主动作为,支持信心、支持市场稳定。

 

 


相关推荐
  • 点击次数: 309
    2023 - 10 - 16
    2023年9月22日,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暨第七届浦山年会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举行了第八届“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颁奖典礼。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洛林、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为获奖作者颁奖,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主持颁奖环节。王洛林、余永定为获奖代表颁奖,合影从左至右:焦阳、马畅(代魏尚进、谢寅玺)、黄毅、余永定、王洛林、刘志阔、王遐昕、段玉婉。第八届浦山奖征奖工作于2022年10月启动,在自我推荐和专家推荐的基础上共收到202篇候选作品,经过先后两轮筛选,10篇论文从中脱颖而出入围终审环节。根据《浦山基金会章程》和浦山奖评奖公告有关规定,浦山奖学术委员会对入围终审环节的10篇论文进行评审,之后进行无记名打分,根据分数排名,共评出三类(浦山学术研究奖、浦山政策研究奖和浦山青年论文奖)获奖论文4篇。分别是:浦山学术研究奖:1.作者:魏尚进、谢寅玺文章:Monetary policy in an era of global supply chains发表日期(期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20年第124卷2.作者:黄毅、Marco Pagano、Ugo Panizza文章:Local Crowding-Out in China发表日期(期刊):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20年第75卷第6期浦山政策研究奖:3.作者:焦阳、刘志阔、田志伟、王遐昕文章:The Impacts of the U.S. Trade War on Chinese Exporters发表日期(期刊):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
  • 点击次数: 278
    2021 - 11 - 01
    2021年10月22日,第三届外滩金融峰会暨第五届浦山年会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举行了第七届“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颁奖典礼。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洛林作颁奖致辞,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颁奖,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主持颁奖环节。为了纪念我国卓越的世界经济学家浦山先生,并推动我国国际金融与新金融的研究和发展,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旗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于2016年7月发起设立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简称“浦山奖”)由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主办,旨在纪念中国世界经济学界杰出的前辈浦山教授,弘扬浦山教授“虽九死其犹未悔” 的理想主义,克己奉公、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浦山奖”被国家教育部纳入每年的科技统计年报项目,列为与“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奖项同等重要的优秀学术成果奖。“浦山奖”主要奖励世界经济、开放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经济发展与增长,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具有原创性的优秀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王洛林在致辞中深情缅怀了浦山教授。他表示,设置浦山奖,既是为了奖励优秀学者和专家,也是为了纪念经济学界的老前辈浦山先生。浦山先生的学术素养、清廉自守、刚正不阿,从不对任何歪风邪气妥协退让的高贵品质,永远值得怀念和学习。余永定为获奖代表颁奖。                                                      &...
  • 点击次数: 476
    2019 - 12 - 27
    2019年10月29日,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下称“浦山基金会”)召开了2019“浦山奖”颁奖大会,浦山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洛林为2018年“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获奖作者颁奖。       会议由浦山基金会理事长张斌主持。王洛林为获奖代表颁奖,合影从左至右:李志远、冯玲、林曙、樊海潮、丁浩员、王洛林、纪洋、侯一麟、张平、戴觅。   浦山基金会理事长张斌宣读获奖名单                                         浦山学术研究奖:   1. 冯玲、李志远、Deborah L. Swenson:Trade policy   uncertainty and exports: Evidence from China's  WTO   accession。   2. 丁浩员、樊海潮、林曙:Connect to Trade。    浦山政策研究奖:   1. 纪洋、谭语嫣、黄益平:《金融双轨制与利率市场化研究》。   2. 张平、侯一麟:《房地产税的纳税能力、税负分布及再分配效   应》。    浦山青年论文奖:   1. 戴觅、徐建炜:Firm-specific exchange rate shocks and  &#...
  • 点击次数: 303
    2018 - 03 - 17
    2018年3月17日,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浦山基金会”)在沪召开浦山基金会第二届年会,主题为“金融危机10周年回顾与未来金融风险展望”。浦山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洛林发表致辞。上午的全体大会由浦山基金会理事长、CF40高级研究员张斌主持。CF40成员、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银监会国际部主任范文仲,浦山基金会理事、CF40学术委员会主席黄益平,CF40特邀成员缪延亮,CF40学术顾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学教授、复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魏尚进等先后发表主题演讲,就全球金融危机进行了回顾与反思。下午的全体大会二由浦山基金会监事、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秘书长邵滨鸿主持。浦山奖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哈继铭等先后发表主题演讲,就特朗普新政下的中美经济进行了交流讨论。下午的全体大会三由浦山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秘书长王海明主持。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会副主席谢平,CF40成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珺,浦山基金会理事、CF40高级研究员管涛,CF40学术委员、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CF40成员、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光大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彭文生等先后发表主题演讲,就中国金融风险评估与防范进行了深入探讨。浦山基金会第二届年会大会嘉宾合影 浦山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洛林致欢迎辞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和大家相聚在上海。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向前来参加浦山基金会第二届年会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
  • 点击次数: 409
    2017 - 02 - 06
    2017年2月26日,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下称“浦山基金会”)联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召开了 “十年展望——浦山基金会首届年会暨‘浦山奖’颁奖大会”。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为此次会议提供学术支持。此次年会的一大重头戏是2016年浦山奖颁奖典礼。浦山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洛林在本次年会上致欢迎辞,浦山基金会理事长张斌,浦山基金会监事、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秘书长邵滨鸿和浦山基金会副理事长王海明主持本次年会。浦山基金会首届年会暨‘浦山奖’颁奖大会集体合影王洛林为获奖代表颁奖浦山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洛林致欢迎辞浦山基金会和浦山奖是为纪念已故的浦山教授而发起的。浦山教授是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得意门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毅然回国报效祖国。浦山教授回国后就参加了新中国首次出席联合国安理会的代表团,并参与了朝鲜停战协议的谈判工作,之后浦山教授还曾多次担任周恩来总理的外交秘书,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等重大国际活动。浦山教授亦曾作为中国财政部赴世界银行代表团团长,领导了中国恢复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席位的谈判。浦山教授还长期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和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是中国世界经济学界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世界经济学界代表人物之一。浦山基金会理事长张斌宣布获奖名单 浦山学术研究奖:1. 鞠建东、施康、魏尚进:'On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intra-temporal and intertemporal trades'。2. 王健、王潇:'Benefits of foreign ownership: Evidence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 点击次数: 189
    2016 - 10 - 28
    “2016中国公益金融高峰论坛”于2016年10月28日在上海公益新天地园召开。此次论坛主题为“慈善与财富同行”,由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联合主办,由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承办。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李军为本次大会致开幕辞,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王振耀、蚂蚁金服首席架构师童玲、兴业国际信托总裁林静、北师大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张强、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分别围绕“慈善与财富同行”的主题作精彩的演讲,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王海明担任本次论坛主持人。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王海明“上海公益伙伴日”自2011年开始举办,旨在建立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媒体和公众间友好的公益伙伴关系,形成凝聚正能量的社会公益生态圈。本次论坛也是第六届“上海公益伙伴日”的重要活动之一,旨在倡导公益金融理念,解读慈善公益政策,探讨实务工作,推动跨界合作。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由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主办,旨在弘扬浦山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克己奉公的高尚品质,推动金融理论创新、促进新金融研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致开幕辞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在致辞中说道:公益与金融的结合,可以把人们的善意聚沙成塔,让更多的资本释放出美好的力量,让财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李军致开幕辞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李军在致辞中说道:近年来,上海金融业也积极地推进公益金融、普惠金融、三农金融、小微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的发展,注重服务三农、服务小微和加大扶贫信贷资金的投放,引导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金融机构参与重点地区对口帮扶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这才是金融业的社会责任之所在。演讲嘉宾济济一堂,以“慈善+金融”为切入点,充分交流探讨,慈善法的新政落地...
扫一扫关注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博
Copyright©   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
TOP